乌军距离库尔斯克核电站仅有15公里?俄罗斯回应

国际 (33) 2024-08-14 08:19:00

  据央视中文国际,当地时间13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利戈夫市官员表示,有关乌克兰武装部队已抵达该市并距离库尔斯克核电站仅有15公里的消息不符合事实,这是乌军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假路标牌伪造的向俄罗斯纵深挺进的假消息。

  8月12日夜间,乌克兰媒体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乌军士兵称已经抵达利戈夫。

  另据央视新闻,国际原子能机构13日表示,该机构在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团队查看了当天提供给该团队的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发生在冷却塔的火灾不是从冷却塔底部开始的

乌军距离库尔斯克核电站仅有15公里?俄罗斯回应 (http://www.cnwts.cn/) 国际 第1张

  当地时间11日,俄方任命的扎波罗热地区负责人叶夫根尼·巴利茨基表示,乌军当天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所在的埃涅尔戈达尔市,造成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冷却系统设施起火。

乌军距离库尔斯克核电站仅有15公里?俄罗斯回应 (http://www.cnwts.cn/) 国际 第2张

  被俘乌士兵称外国雇兵参与库尔斯克行动

  据央视新闻,消息说,乌克兰方面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军事行动中,使用了外籍人员和北约国家提供的武器装备。8月1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发布视频称,一位被俘的乌克兰士兵表示,有外国雇佣兵参与了乌军针对库尔斯克州的军事行动。对此目前乌方暂无回应。

乌军距离库尔斯克核电站仅有15公里?俄罗斯回应 (http://www.cnwts.cn/) 国际 第3张

  视频中的这名男子名叫鲁斯兰,26岁,自称是参与此次库尔斯克州行动的乌克兰第80空中突击旅的现役成员,在库尔斯克当地居民的协助下被俄方抓获。鲁斯兰表示,他最早是在穿越俄乌边境时,在军用电台中听到了用外语交谈的声音,当时他还以为是干扰信号。不过,他后来意识到这是本地通讯,因为有乌克兰军官在回应通话。

  鲁斯兰:当我们穿越俄乌边境的时候,我听到电台里很多外国人在说话。他们说英语、波兰语甚至还有法语。等到我们就位以后,我听到电台里的人在说“房子”怎样怎样,紧接着我就听到一阵枪声和尖叫声。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日报道,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发言人斯韦特兰娜·彼得连科表示,乌克兰方面在库尔斯克州大量使用了北约国家提供的枪械、重型装备、多管火箭炮和其他武器。俄方已经指定了专家对已经缴获的物证进行检查。

  乌克兰还寻求在库尔斯克州的行动中“解锁”更多西方武器。据英国“电讯报”网站12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他将再次要求西方盟友允许使用西方提供的远程导弹深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他已指示国防部和外交部官员就此拟出必要的行动清单。

乌军距离库尔斯克核电站仅有15公里?俄罗斯回应 (http://www.cnwts.cn/) 国际 第4张

  “电讯报”网站援引英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英国政府尚未批准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州的行动中使用“风暴之影”导弹。目前,英国政府允许乌克兰使用英国提供的“风暴之影”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军事目标,但宣称这种打击应仅限于所谓“防御目的”。

  “风暴之影”导弹是英国与法国合作生产的,因此法国在该导弹的使用问题上也有发言权。据“今日俄罗斯”报道,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12日表示,乌克兰国防部正在请求法国批准乌方使用法国武器攻击俄罗斯领土。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示,支持乌克兰使用西方提供的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对乌克兰发动袭击的俄军目标。

乌军距离库尔斯克核电站仅有15公里?俄罗斯回应 (http://www.cnwts.cn/) 国际 第5张

  普京签署总统令,批准成立俄罗斯联邦海事委员会

  据央视新闻8月14日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13日签署总统令,批准成立俄罗斯联邦海事委员会。

乌军距离库尔斯克核电站仅有15公里?俄罗斯回应 (http://www.cnwts.cn/) 国际 第6张

  根据总统令,俄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被任命为该委员会负责人。俄联邦海事委员会将负责俄罗斯海军的战略发展、保护俄在北极的国家利益以及发展和支持俄海上活动

  帕特鲁舍夫7月29日在一次会议上说,为加强协调国家海洋政策的落实,普京已决定成立海事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将在有关部门起草完成后提交总统批准。

  据参考消息援引《俄罗斯报》8月13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俄国防部将敌人赶出俄领土,同时确保边境安全。他还愤怒地表示,不会跟那些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的人谈判。

  普京12日就俄毗邻乌克兰的边境各州的局势召开会议,听取了内阁成员以及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库尔斯克这三个边境州行政长官的汇报。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央视中文国际、参考消息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485603084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迪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