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2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三届大湾区(黄埔)经济峰会”在广州举行,主题为“新起点、新时代、新境界,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出席并演讲。
黄文涛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国内国际形势也经历了很大变化,央行也在与时俱进做一些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调整,至少有三点变化:
一是过去央行更加重视规模总量。现在利率政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换句话说从过去的重视总量变成了更加重视利率工具的作用。这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经济结构变化高度吻合,过去货币信贷的投放主要是供给端约束,现在变成了需求侧的约束。他表示,“如果再像过去那样有规模情节,和目前的经济形势就完全不匹配,所以央行也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做了货币政策方向性的调整,未来利率工具的作用可能会更加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对于资本市场、投资者来说,可能要更加关注七天逆回购的操作利率变化方向以及它的幅度,它代表了央行的真实意图和对于宏观经济的指挥棒作用。
三是未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结构性的特点,或者说根据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对结构性工具有更多更针对性的创新。黄文涛指出,过去几年,中国央行在结构性工具的推出和创新方面,对于普惠、科技、高端制造业、保障房、保交楼等等,都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工具出现,包括再贷款和各种支持性的工具。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结构性工具会更加丰富多彩,中国货币政策不仅是总量政策,也更加有结构性的特点。
黄文涛还提到,美国经济数据疲软,美国通胀数据下行,大家一致预期美国三季度就会经历第一次降息。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央行已经开始抢跑,美国降息的前提下我国已经开始提前行动,这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过去几年美国持续加息,把新兴市场的汇率、资本市场的定价搞得非常混乱。“美国开始降息,美元开始走弱,就加强了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运作空间,中国货币政策未来可能会更加独立,因为外面的约束会越来越少”,他说。
我国的货币政策如何调整?黄文涛认为,主要看中国自己国内的通胀和增长形势,或者说外部权重在降低。这是一个好消息,对中国经济、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中国资金的稳定包括对中国预期转变、资本市场的价格稳定,都有非常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