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高校逐渐敞开校门,实现常态化校园开放,这个暑假,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名校学府为目的地的参观研学越来越受欢迎。不少家长不惜花千元高价为孩子打造“高校研学游”,接受高等教育文化氛围的熏陶。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打着“学习”旗号的高校研学游问题重重。
现象1
刚进校就“掐点”拍完照匆匆赶往下一站
这个暑假,每天都有上万名参观者涌入清华和北大,其中走马观花的不在少数。不少研学团只拍照、不讲解,偌大的校园,不到一小时就逛完。
上周日9时许,清华西门处,已有一个研学团结束参观走出校门。约40人的队伍中,有4名带队“老师”,其余都是中小学生,他们戴着红色帽子,统一身着印有“某某研学”标志的团服。根据清华参观须知,团体参观每日8时从东侧门入校。这意味着,该团队从东至西横穿校园,参观却仅用了1小时。
“我印象最深的是校园里一栋小白楼,忘了叫什么了,建筑风格很复古”“草坪上有挺多人照相,很出片”“纪念品在哪儿买?我没看到”……记者随机询问3名学生的参观感受,孩子们甚至无法准确说出校园标志性建筑的名字。记者进一步询问得知,该团未申请志愿讲解服务,基本是每到一个景点,集合整队拍个照,就赶往下一个景点。对此,带队老师解释,逛完清华还有下一站行程,时间紧张来不及请讲解。
类似“掐点”逛校园的现象随处可见。
“毕业袍只有10件,还有半小时时间,大家抓紧轮流排队拍照!”夏日的北大未名湖畔,不少毕业生聚集在此拍照,可其间频频有研学团入镜——孩子们穿着并不合身的学位服,甚至手中还举着类似毕业证的大红证书,在一众毕业生间显得格格不入。
记者发现,如今研学团“套路升级”,从只在校门前打卡到走进校园打卡。孩子们确实进校园了,但不少是在走马观花,最终除了几张照片,收获甚微。
现象2
博物馆成歇脚点
各类珍稀展品无人问津
高校内,除了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景观,还藏着一些“宝藏”博物馆。随着校门开放,游客也有机会一睹藏在象牙塔里的奇珍异宝。然而,记者却发现,炎炎夏日,不少研学团把博物馆当成了乘凉、歇脚的场所,各类珍稀展品却无人问津。
16时30分许,距离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闭馆还有不到半小时,一个约50人的研学团队伍进入展厅。尽管保安人员反复提醒,展厅即将清场关闭,目前已无志愿讲解服务,大部队仍“乌泱泱”地涌进来,让原本安静的展厅内一片嘈杂。
“想参观的进去转转,不想参观的进门左转上卫生间。”带队老师一声吆喝,队伍原地解散。记者观察到,仅有部分学生走到展柜前观赏展品,多数聚集在展厅内的长椅上聊天、玩手机,还有几名年龄较小的儿童围着展柜追逐打闹。
“大家在门口集合,我们准备出校吃晚餐了!”20分钟后,又是一声令下,学生们陆续走出博物馆。展厅门口,两份印有“北京大学研学”字样的手册被随意丢弃在地上。
走马观花的研学团,最令博物馆“头疼”。“我们的昆虫标本非常脆弱,即使是微小的碰撞也容易被损坏。”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里,学生志愿者杨皓然不断大声提醒,不要追跑打闹或倚靠在展柜上,尽管如此,几乎每个入馆参观的研学团里,都有几个淘气的孩子不听劝阻。杨皓然无奈地说,该馆只好在暑期增招志愿者加强看管,并严格控制入馆人数和规模。
现象3
标榜“学霸”带队
收费不低学生收获甚微
频频出现“游而不学”现象的高校研学,却常常打着“名校学霸亲自带队”“培养下一代学霸”等旗号,而且收费普遍不低。
一个名为“清北名校学霸营”的研学项目,5天4晚的行程中,“清北”占比仅有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第一天14时30分至17时30分,学生们将走进北大参观,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等。随后,学生将穿上学士服,到清华校门前合影留念。工作人员称,晚餐后,将有“清北学霸”与营员面对面分享学习经验,这也是学生最期待的环节之一。整个研学项目每人收费3280元,全程不允许家长陪同。
记者咨询了10余个研学项目发现,就算高校一日游,收费也均超过千元。某研学机构号称能为家庭定制北大研学行。客服介绍,游览从9时30分开始,“学霸”将在校门口迎接,随后带领大家参观2至3小时,中午统一在食堂用餐,下午自由活动。该研学团的价格为1380元,包含一名学生和家长的费用。
然而,北大曾在暑期参观须知中明确,校内食堂不对外,仅限校园卡消费。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请游客拒绝以任何名义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预约行为。此外,该校还在暑期每日都安排了志愿者定时定点提供讲解服务。这样看来,游客只需自行预约入校,便能享受研学机构所谓价值千元的服务。
相比价格,高校研学游被家长们诟病更多的是,花了大价钱,实际内容却与宣传不符,所谓专业的“领队老师”也并不靠谱。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张德忠表示,暑假入馆参观的研学团很多,也曾遇到自称专业的“神讲解”。比如,张德忠就碰上过来清华艺博带学生寻找《清明上河图》的“领队老师”,被他纠正《清明上河图》实际上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后,该“领队老师”仍以一篇发布于“百度文库”的介绍材料为据,坚称《清明上河图》就在清华艺博,甚至质疑起馆内志愿讲解员不熟悉自己博物馆的展品。
服务
高校为研学游添“干货”
面对收费高、品质却良莠不齐的高校研学项目,有些家长选择自行带孩子逛校园,认为暑期放假孩子应该放松,在校园里享受轻松自由的游览就够了。而有的家长则认为高校游就应该边游边学,才能起到高校文化教育的功能。
记者注意到,除了清华、北大、人民大学等热门高校实行预约参观政策,越来越多的高校已面向社会开放校园,成为暑期高校研学的新选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面向社会人员开放校园,游客刷身份证就能入校。校内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暑期也不放假,周一至周六9时至16时30分开放参观。馆藏300多件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展出,吸引了众多“小航天迷”前来参观。
“这些战斗机好神气,像展翅的雄鹰!”小观众瑞瑞跟着讲解员,饶有兴趣地听着故事。家长裴女士说,孩子从小就对飞机感兴趣,利用假期把科技馆、中国航天博物馆等都逛遍了,“我们第一次走进北航,很顺利地进校看上了展览,还有志愿者提供讲解服务,游览参观的体验很好。”
不仅是北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均在暑期开放了校园,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也明确逢周末或节假日开放校园。
为了满足更多家长和孩子的参观游览需求,高校还纷纷推出了志愿讲解、演出展览等服务和活动,为期待玩中有学的游客添“干货”。清华和北大均在暑期安排了定时定点志愿讲解,思政辅导员、优秀学生等为游客介绍校园风物和文化。清华推出了4条精品游览路线和6条红色讲解路线,北大也设计了一条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研学典藏线路,供游客选择游览。
暑期,清华校史馆推出“清华旗帜、遨游太空”特别展览,艺术教育中心打造了“人文日新·光影筑梦”特别展映活动,包括主题光影秀《大先生》和大型原创交响组歌《水木清华》《水木情缘》,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大学校园文化。北大还在云端上线了思政“慕课”,通过“五四”青春长跑、听世界冠军主讲《冠军讲堂》、看电影主创在北大分享创作历程等超300部主题微视频,呈现特色校园文化。
本报记者 何蕊
实习生 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