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佬隔空“互怼”,本周市场如何演绎?牛市还在吗?股民袒露心声,最新调查结果出炉

财经 (15) 2024-10-14 08:55:44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最新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仍然对后市积极看多。

  在经历上周A股行情剧烈波动下,市场看多及看空观点出现极度分化,各路观点针锋相对。上周末,私募大佬但斌和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隔空“互怼”,登上热搜,成为对后市两种观点的真实写照。

  但斌、任泽平

  隔空“互怼”剧情回顾

  10月2日,私募大佬但斌对国庆节前的一波行情给出了分析:“这样暴涨,必有暴跌,这次如果再被套住,该动员的力量都动员了,解套将遥遥无期……”

  与但斌观点截然不同的是,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则在假期积极唱多。10月4日,他在微博写道:“预计A股开盘即收盘,可以早早下班。所以节前内部建议持股过节。”记者注意到,目前两人的相关微博内容已不可见。

  10月8日,国庆长假后迎来首个交易日,A股当日迎来“巨震”,随后连续4个交易日走低。

  10月10日,但斌发文称:“我在10月2号就警告了……而警示风险的我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10月11日,但斌又表示:“喊大牛市,让股民往里冲的‘专家’和‘学者’还有一些自媒体作者,是否应该出来道个歉?”将矛头直指任泽平。

  10月11日,任泽平发文称:“最近个别怪诞的观点,不仅踏空,而且在关键时候唱空中国经济和公共政策,专业上无能,道德上无耻。”

  10月12日,但斌微博发文回应称:“关于任泽平先生带‘节奏’的事情,我想说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应该理性客观,而非用‘阴谋论’、民粹主义,来试图转移视线和注意力。我对任泽平先生本身没有意见,我过去经常转他的文章,主要是文章中的数据值得参考。但对他‘开盘即收盘’、鼓吹大牛市有不同看法,特别是在‘存款大搬家到股市的背景下’……我觉得作为经济学家最好还是更“理性客观”些,不能冲动!”

  10月13日晚,任泽平再度发文表示:“投资者的港湾,东方的灾难。行业需要规范,保护中小投资者。”

  截至目前,但斌与任泽平的隔空“互怼”仍未有“休战”迹象。

  数据宝每周调查结果出炉

  10月12日,数据宝推出了一份“牛市还在吗?”的小调查。最终,共计1748位热心读者参与了这次调查问卷活动,感谢大家的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题“经历本周的大幅波动,您对后市有何看法?”的回答中,五成受访者表示底部已探明,中期向上趋势不改。其中,有538位投资者认为反弹已结束,仍将继续探底;剩余投资者表示目前无法判断。

  在上周的仓位变化上,有40.46%的受访者持仓不动,31.58%的受访者顺势执行了减仓动作,而还有27.97%的受访者则逆市加仓。

  从上周的盈亏情况来看,有65%的受访者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幅度在20%以上受访者占17.65%。仅有两成的投资者获得了正收益。

  在仓位水平上,满仓及满仓+融资的受访者占比达45.56%,仓位在50%到100%的受访者为26.27%。

  不过,即便上周收益率不佳,但大部分受访者仍然对后市积极看多。有超27%的受访者预计今年上证指数高点会在4000点及以上。

  对于接下来看好的板块,48.83%的受访者看中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另外,“牛市旗手”的非银金融赛道、以旧换新政策的大消费赛道以及超跌的医药赛道也获受访者的看好。受访者对于政策不断释放利好的房地产、有色金属、次新等板块认可度有限。

  机构论市一览

  上周沪指下跌3.56%,深证成指下跌4.45%,创业板指下跌3.41%。10月12日的财政政策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财政部的政策表态整体超预期,政策思路的转变比力度的大小更为重要。

  那么本周A股将如何运行?数据宝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策略表示,当前市场正处于预期大逆转向行情大拐点的过渡阶段,市场在前期脉冲式上涨后多空博弈加剧,场外增量资金的入场节奏放缓,但潜在入市资金规模依然较大,预计行情将逐步从资金面情绪驱动转换至基本面验证驱动,行情特征将从脉冲式涨跌换挡至企稳慢涨。

  策略认为,在调整之后,股市行情还没有结束,有望重振旗鼓推动市场反弹。

  兴证策略也表示,对于本轮行情其绝不仅仅是短期政策加码带来的反弹,而应当成一段更大级别的、趋势性的行情的起点来看待。

  银河策略也表示,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有利于改善宏观经济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或将带动A股市场估值先提升,随着经济基本面改善,上市公司业绩修复将进一步带动A股市场上行。

  浙商策略认为,预计市场短期内并无进一步大幅下行风险,当前主要是时间和结构上的逐步完善。行业配置方面,在一阶段的普涨过后行业板块已经有所分化,坚持以“金融+科技”为主线,并密切关注财政政策可能惠及的方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