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建立中外关系学

教育 (13) 2024-09-23 13:48:11

  万明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即新时代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内在统一体。其中,学科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意义,需要在“大学科”意识下,提高学科体系建设的全局意识和学科交叉意识;学术体系建设是“三大体系”建设的中间环节,它以学科体系为基础,重在反映学科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则重在展现学术前沿活力,主要是将在学术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及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传播于社会。 (明仁 辑)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中外关系史作为新兴学科的兴起与发展,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是学科繁荣发展的重要奠基者与引领者。在学会组织推动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已建立起自成一体、框架宏大的学科体系,是以中国为主体开展的中国与世界研究,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与理论支持。21世纪以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形成了新的颇具鲜明特色的研究格局,既是一门具有独特性的专门学科或学问,又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广阔研究领域,立足于本土实证研究与理论建构相结合中砥砺前行,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界结合中国史与世界史二者研究之长,在参与国际对话、提出原创性理论与观点方面独具优势。全球化的现实需要具有独特的中国视角和立足点的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以中国为主体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史学科。目前的国际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大多不包括古代历史,因此,强调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知识谱系的传承与发展的中外关系史学科,具有国际关系史与区域国别史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新形势新语境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历史上中国对外的实践中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理论,为中国与世界关系提供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是历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针对学科未来的理论构建,笔者从话语体系出发,提出建立中国中外关系学的初步设想,以期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学科学术体系,为新时代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建立本土化话语中的中外关系学。中外关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是以中国为主体开展的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跨学科、跨文化、跨地域、跨时代、跨语种、跨国别是其主要特征,而立足本土,增强话语权意识,反思“西方中心论”,解构西方霸权话语,需要寻求“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充分发掘利用古代历史上的中国话语,从古代对外关系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思考如何将一些史学概念从西方定义中解放出来,创新理念,讲好中国故事。

  二、建立现代化话语中的中外关系学。从传统到近现代,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演进过程,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现在世界史的概念大多来自西方,不少中国学者也言必称西方,以西方发展道路为标准尺度,中国与世界的大合流与大分流的论争迄今莫衷一是。相关历史若干重大热点问题,都绕不过对中国中外关系史进程的探讨。这些课题既有对中国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作用的深刻思考,也有对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怀,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和学术探讨。

  三、建立全球化话语中的中外关系学。在21世纪的今天,从全球史视野总结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已形成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崭新动向。中国中外关系史是对于中国古代各种对外联系活动起源、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蕴含丰富的对外交往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充分阐释古代中国在人类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增强中国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国中外关系学,在全球史视野下搭建综合中国史与世界史研究之长的桥梁,构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新的全球体系研究,攻关全球学术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荣誉会长)

THE END